面試的最高認識
把面試看成是一場難得的對話,一個和杰出職場人士平等交流的理想機會。
咬文嚼字有時往往能夠給人帶來許多有趣的啟發(fā),比方說讓我們來琢磨琢磨“面試”這個詞。從科舉應(yīng)試,到金鑾殿試,盡管我們偉大的中華考試文化源遠流長,“面試”這個詞看上去卻像是個舶來品――面試,顧名思義,當面的考試。似乎在引進這個詞的語言學(xué)家那里,面試就已經(jīng)被定性為一種測試,因此不是面聊、面看、面笑。而測試,我們知道,它好像總是會讓人緊張、手心出汗、心跳加速的……
反過頭來看英語中的“面試”
interview,卻似乎沒有沾上任何和“考試”相關(guān)聯(lián)的味道。除了面試之外,interview包括的意思還有:會見、采訪。其令人緊張的程度怎么看也比不上考試。如果我們把interview這個詞拆開,也不過是inter和view,直接翻譯成中文最多是“大家互相瞅瞅”的意思。
也許詞語的意思會隨著人們生活的發(fā)展而變化,就好像今天有人說請你“吃飯”,但通常你可能根本不會吃到一粒米飯,但是還是沒人肯說是請你“吃菜”。那么,“面試”發(fā)展到了今天,除了“考試”的意思,還可以被理解成什么呢?
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推銷:你向面試官花言巧語地推銷自己,試圖從他那兒拿到作為訂單的工作合同。
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談判:大家坐在桌子兩端,唇槍舌劍,你來我往。談判的目的就是要說服面試官,不雇傭你,將會是他們最大的損失。
也有人說面試更像是一場戲:平時只穿牛仔褲的你必須換上西服,西裝革履風(fēng)度翩翩外交辭令地扮演一個你根本不熟悉的角色。演得好你就有資格繼續(xù)演下去,演得不好你就別想有人捧你讓你紅。
還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審判:面試官就是審判官,他的決定掌握著你命運的轉(zhuǎn)折。你只能為自己作出無力的辯護,其他的都只能交給你上輩子積的德和你上星期在臥佛寺捐的香火(臥佛寺,因為“臥佛”諧音offer,據(jù)說求offer必應(yīng),于是成為北京地區(qū)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)。
還有人說……
眾說紛紜,不由讓我想起了一樁著名的禪門公案。兩僧打坐,甲僧對乙僧說,我看你像狗糞。乙僧對甲僧說,我看你像尊佛。禪師說,乙僧心中是佛,看別人也是佛;甲僧心中是狗糞,看別人也是狗糞。
在我看來,你怎么看面試,恐怕也決定了你在面試中的感受如何。如果你進入面試屋的時候,心里想著的是進入考場、談判場、戲場或者審判室,你的心情想必也難以愉快而輕松,你臉上的微笑也不免會生硬與干澀。
所以,為什么不把面試看成是一場難得的對話?試著更多地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前來學(xué)習(xí)人生和工作經(jīng)驗的學(xué)生,而把面試官作為一個愿意與你分享關(guān)于工作、職業(yè)發(fā)展和人生經(jīng)驗的前輩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抱著這種心態(tài),面試壓抑的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問一答,而慢慢地變成了一個雙向的交流。事實上,甚至應(yīng)該這么說,能夠和杰出的職場人士如此平等、輕易地交流(特別是想到這些人將來可能會是你好幾個級別以上的老板時),面試真是再理想不過的一個機會了。
如何在30分鐘面試中確定勝勢
一個常規(guī)面試的30分鐘里可能出現(xiàn)的事件和順序大致上是這樣的――但是,同樣,法無定法,任何變數(shù)都會發(fā)生,掌握常規(guī)和隨機應(yīng)變并不矛盾――敲門,你滿面笑容地進去,握手,請坐。然后面試官會讓你作一個很短的自我介紹,時間已經(jīng)過去了3分鐘,面試算是正式開始了。最理想的狀態(tài),你的面試官的第一個問題是:簡單地介紹一下你自己吧。
正中下懷,于是你開始背你寫好的稿子,啪啦啪啦啪啦,你最好最多別超過5分鐘,否則面試官十有八九會打斷你,他覺得你背得太熟了。于是,面試開始10分鐘后,真正的較量開始了。在接下來的15分鐘之內(nèi),才是你真正抓住面試官,給他留下決定性印象的時候。15分鐘之內(nèi),一問一答,能夠有幾個回合呢?完全取決于你回答問題的長度。你可以一個問題用10分鐘來回答,另一個問題用5分鐘,這樣你就讓刁鉆的面試官沒有機會問你別的問題了;你也可以每個問題都用一句話來回答,這樣你很快就可以讓面試官彈盡糧絕,沒有那么多準備好的問題來問你了――我希望你能看出來我是在開玩笑。